按照国家标准GB/T1596—201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和GB/T51003—2014《矿物掺和料应用技术规范》中,所述的“验收组批条件及批量”规定:对同一厂家以连续供应的200t相同等级、相同种类的粉煤灰为一批,不足200t按一批计。其粉煤灰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含水量、三氧化硫、游离氧化钙、安定性等应满足规范中对“拌制混凝土和砂浆用粉煤灰技术要求”。当然,这些规定对正常情况下的粉煤灰进厂验收是可行的。但用来对付“奸商”是远远不够的,厦门的商砼企业多年来对粉煤灰的进厂检验都是逐车过关,不放过任何一车,让违法者无机可乘。而且在取样方法、检验项目和内容上有所创新,操作方便简易可行(主要偏重于定性方面)。如:
(1)察颜观色看品质
粉煤灰的外观和颜色类似于水泥,通常为灰色粉末状物质。它的颜色与其组成、细度、含水量和燃烧条件相关,通常原状粉煤灰的颜色越浅,表明其含炭量越低;且相同级别的粉煤灰颜色越浅,还表明其颗粒越细(因一般情况下细颗粒的煤粉燃烧比较充分);高钙粉煤灰往往呈浅黄色;含铁量较高的粉煤灰可能呈现较深的颜色;磨细粉煤灰的颜色一般比原状灰要深⋯⋯总之,有经验的检验员仅通过观察粉煤灰的颜色,就可以对粉煤灰的细度和烧失量做到心中有数。
(2)负压筛分查细度
在国际上现行的粉煤灰标准规范中,我国和多数国家的规定一样,都采用45μm方孔筛的筛余百分数(%)作为粉煤灰的细度指标,筛余百分数(%)越多,即细度指标越大,说明粉煤灰颗粒越粗。国标GB/T1596—201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规定了Ⅰ、Ⅱ、Ⅲ级粉煤灰的细度指标分别不大于12%、25%和45%。由于用45μm方孔筛负压筛分检查粉煤灰细度指标的方法简便省时,所以目前在搅拌站的进厂验收中,作为主要检测方法。但仅用这种方法,只能检验确定原状灰的级别,因为机械磨细灰往往能达到Ⅰ级粉煤灰的细度指标,但不能当做Ⅰ级粉煤灰使用。
(3)显微镜下辩真伪
试验室的同行们说:显微镜就像是“照妖镜”,一照就能现原形。显微镜下的Ⅰ级粉煤灰,呈现出密密麻麻大小不同亮晶晶的玻璃微珠,所以Ⅰ级粉煤灰的形态效应、活性效应、微集料效应以及伴随而至的减水作用、胶凝作用、致密作用和益化作用等,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Ⅱ级粉煤灰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的玻璃微珠比Ⅰ级粉煤灰少,其余不少颗粒形状像碎石,但也是闪亮的晶体。另外,机械磨细灰在显微镜下一般也看不到玻璃球,只看到像碎石状态的晶体。至于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不成形状,并非晶体的黑呼呼的东西,肯定是假灰,应拒收。
(4)加水搅拌看外观
在一烧杯水中,适量加人粉煤灰快速搅匀,查看水面上是否漂浮有黑灰,用以检查粉煤灰中的含炭量大小;若粉煤灰颜色发黑且有异味,水面有油珠,这种粉煤灰应为浮油灰,应退货。
含有较高游离CaO和SO3的脱硫灰加水搅拌后,溶液呈碱性,滴入酚酞试剂,呈现红色。为防止因Ca(OH)2和水化硫铝酸钙的体积膨胀而导致的混凝土开裂,必须退货。
(5)浆体搅拌闻气味
取适量的粉煤灰和水泥放在烧杯中加水搅拌成浆体的过程中,如果能闻到刺鼻的氨气味道,该粉煤灰可判定为脱硝灰。脱硝灰不仅会使混凝土拌合物及其浇筑过程中出现强烈的刺鼻氨味,使现场施工人员难以忍受,而且氨味散发需要很长时间,严重污染环境,影响建筑物的空气质量;另外,由于浇筑过程中产生过多的气泡,上浮于混凝土表面,使构件表面留下黄色斑迹和泡眼,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所以应该给予足够重视,无论是Ⅰ、Ⅱ级灰还是粗灰、磨细灰,都可能是来自燃煤电厂的脱硝灰,只是应该严格控制其粉煤灰中的氨含量,防止氨释放量超标的粉煤灰用于重要建筑工程。
要想净化原材料市场,必须彻底铲除制假售假的根源,希望各地市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部门若发现假冒伪劣的粉煤灰,应该首先追查其源头,并严厉打击和处置其制假售假的不法商家,限期整改,凡抗拒整改者,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给予经济制裁或吊销其营业执照,而不应置违法者于不管不顾,反而去惩治受害者,或者只消极被动地去限制或禁止商砼企业使用其合格的粉煤灰,因为这样做非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打击合法的经营者,还妨碍了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进步。公务人员也不要借口原材料不属于本部门的管辖范围,而不主动作为。相关部门应协作齐抓共管。